北京一个车辆备案指标炒到3万元
合同签了 也得加价 当记者见到李先生时,他正在怒气冲冲地与车商交涉。“明明签好了合同,说2月底前交车。现在我来提车,他们竟然让我加价!” 去年12月,李先生在4S店待了10分钟,就果断地买了一辆10万出头的轿车。没有优惠,甚至连车都没见过。“车商告诉我,只要签了合同,就会给我备案。到时候,不用摇号也能上牌。”可到了合同约定时间,李先生到4S店提车时,却被告知“再付2万元才能提车”。 对于4S店的做法,李先生很愤怒,也很无奈。付钱?平白无故多花了2万元;不付钱?在市场再买一个备案指标,至少3万元。“我到底该怎么办?” “事实上,这也是限牌末日轮导致。为了眼前的利益,个别商家把备案指标拿去卖了,真正的备案人,却被放了鸽子。”北京业界人士分析。 摇到号了 也不买车 北京市民郝先生是中标的幸运儿之一,然而他却并未在第一时间选购车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郝先生感叹道:“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摇号,没想到还真中了。我并不急于买车,反正半年内购车资格都有效,我再等等,说不定车价会下降。” “1月摇到号的人中,大多数人有中签的手气,没有买车的行动。”原亚运村汽车市场总经理苏晖(微博) 注意到一个数字,在1月买车的人群中,摇中号而买车的只有2000人,只占了中号人群的12%——有些人并不急于买车,也去参与摇号,试试手气。有些家庭集体上阵,只要有驾驶证,名下没有车的,都参与摇号,一次性中到两三个号的人不在少数。 由于北京限牌令规定,配额指标在6个月内有效,不得转让;另外,有车的人,就不能再买车了。“哪怕一次中到再多签,也只能使用其中的一个,剩下都得浪费。这就导致有人急于买车,却中不到签;有人中了签,却不去买车。”北京一位车界人士分析。 苏晖表示,由于有6个月的等待期,因此中签者有充分时间观察市场动向。受买涨不买跌的从众心理影响,置换客户也开始等待车型降价,从而导致车市整体销售处于半停滞状态。(编辑:陈伟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