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争议消费持续力之二三线增长困
“十二五”期间,谁将成为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一般而言,业内给出的标准答案将是二三线市场。3月26日,在第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陈斌波对这一标准答案提出了质疑。 “虽然我们现在正在向二三线城市转移,但是二三线市场产生的增量和推动力能否支撑国内汽车市场哪怕1位数的增长,我认为还需要进一步判断。”陈斌波认为,即使未来五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的动力源自二三线城市,那么五年后,新的增长源又将来自哪个市场,这将是每个汽车人目前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三线市场增长之困 据相关数据统计,2009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是46.6%,2008年是45.7%,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已有1300万人由农村进入城市,城镇收入水平的提高将为汽车产业提供数量巨大的潜在购车人群。 目前,像北京、广州、上海这样的一线汽车市场,千人拥有量已经超过100辆,基本不再具备高速增长的条件,而二三线市场尚处于汽车高速增长期的第一或第二阶段,每年的增幅水平仍可维持在两位数,只是这样的状况还能维持多久,不同的人说法不一。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认为,中国汽车业两位数高速增长的状态将持续到2020年以后。他根据国际汽车市场的发展规律,推算我国乘用车市场将逐步由第一个高速增长期转为第二个高速增长期,潜在增长率将由第一增长期的25%下调至第二增长期的15%。 “第一个高速增长期以每千人拥有20辆汽车为分界线,是千人5辆车到千人20辆车之间,国际上很多国家大概持续了5年时间,销售量年均增长率在30%;第二个高速增长期是千人汽车拥有量由20辆到千人100辆,持续时间大概在10年,销售量年均增长率是20%。” 不过,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联合总裁CEO林雷认为,二三线市场对汽车产业的推动力大概维持在5年。他向记者坦言,目前业内所说的二三线市场,其实已经从地级市的概念逐步传导到县级市和乡镇,未来的动力之源到底在哪确实是个谜题。 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在全国县级市中,昆山是汽车流通业发展最快、汽车品牌最全的城市。据该市车管所统计,2010年昆山汽车上牌量为41019辆,同比增长20.6%,在全国县级市中居第一位。到2010年底,昆山市乘用车保有量为124.96万辆,同比增长23%;家庭用车保有量为97.97万辆,同比增长25%,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汽车数量近30辆,已经进入第二个高速增长期。 而四川绵阳市的汽车销量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便呈现爆发式增长。从2008年到2010年,该市城区机动车保有量从12.4万辆跃升至26万辆,在四川省排名第二,停车难问题已经开始显现。目前,绵阳市区机动车位与保有量之比为1∶22,停车位日趋紧张。 事实上,由于近两年汽车销量快速增长,一线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已经开始向二、三线城市蔓延。据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99亿辆,其中汽车8500多万辆。全国667个城市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交通在高峰时段出现拥堵。这些数字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持续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同时,由于二三线城市的经济构成相对单一,这也使业内人士对它的持续增长性表示怀疑。“由于二三线市场的不确定因素要大于一线市场,所以对经销商而言去二三线城市投资的风险其实要高于一线城市。” 林雷向记者举例:“比如一个地级市,由于引进了一个大的工业项目,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购买力,这对当地汽车销量有极大的刺激作用;不过,一旦这个项目没有了经济效益,当地的居民购买力就会大幅下降,汽车销量也会受其影响,这就对汽车经销商的抗风险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寻找新的增长源 二三线汽车市场持续增长的不确定性,使得业内对中国汽车市场未来5年的增量预期分歧较大。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第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乐观预测,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必过“2000万”,5年后,这一数字有望达到4000万辆。如果以2010年1800万辆这一数字为计算起点的话,这意味着中国汽车产销平均年增幅在17%左右。 陈斌波对这一预测持保留态度。“刚性需求会一直存在,但增幅会放缓。”陈斌波认为,如果以去年的1800万辆产销数字为例,有一种说法是今年汽车市场将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这意味着,今后每年汽车市场增幅将在180万辆到200万辆之间,按照这样的数字推算,5年后,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将在2800万辆到3000万辆之间。 事实上,政府有关部门对这一数字的预测更为保守。有消息称,在政府尚未公布的“‘十二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十二五”末期,中国汽车产销规模将达到2500万辆,平均年增幅仅在6%左右。这与2010年汽车产销同比33%的增幅相比,是一个极大的反差。 “不管是2500万台,还是3000万台,找到新的增长源对汽车企业而言才更有意义。”陈斌波相信,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未来两三年内,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会更加广泛,汽车市场也会再次迎来一个爆发增长期。不过,即便如此,汽车企业也必须找到用车环境最好的地方。 “以什么样的方式突破现有模式不能做到的地方,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放眼未来,找到汽车市场新的增长源。”在陈斌波眼中,未来五年是一个很长的时间,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但对汽车企业而言,“谁能够尽早找到新的增长源,谁就会在未来把握优势”。(责任编辑:申静雯) |